教學評量 | 教學活動
Oh! Sorry...今天的被動態教學有點那個呦 ^_^
- 發表:2020/10/26
- 更新:2022/10/21
- 905
很多文法書把被動態形成的方式彷彿是數學的交叉相乘,
但,被動態的情境意義更要被好好討論,讓孩子理解。
今天利用Nearpod來帶學生層層思考,加上資訊組拜託我給資訊輔導小組訪視觀課,
就這樣,輕鬆完成我擅長的一魚N吃技法囉!
(一魚N吃:大屏+iPad整合測試、資訊小組訪視、同時抵掉我年底的小觀課!)
很多文法書或很多人(包含我剛出道時)常用這樣的「交叉相乘」代公式講解被動語態的形成。
後來進修,得知被動語態的使用時機,就不再這樣教了。
改用認知策略的「故事法」,讓孩子理解為甚麼要用被動態,再來談句型練習。
今天,再搭上Nearpod,一步步帶孩子思考與趣味學習。
(其實是將近半個月以來資訊組和我想破頭,一直解決不了無線投影到學校新裝的大屏,
Apple TV設定也常飄移,我只好改用Nearpod。這些問題都要反映給訪視的專家們。 )
首先,要求學生回家預習「被動態」。
我習慣叫學生先預習功課,第二天上課提問。
第一道問題,請學生寫下關於被動態的任何概念或訊息。
有的學生直接抄文法書的陳述,有的用自己的話寫意思,大部分就直接寫「公式」 " be + Vpp"。
有一個程度很好的孩子寫下:
坦白說,我很喜歡這個答案,雖然不雅,但學生秒懂!
「A 對 B 幹了甚麼 --> B 被 A 幹了甚麼」
第二個問題:思考甚麼時候用被動態。
請看這三句,對的打勾,覺得錯,或不適當的,請修改。
第一句是主動態,第二句沒問題,第三句就怪怪的。
所以,被動態使用的第一個時機就是主詞不明確 (例如:第三句Someone),或不是重點,就把受詞搬到主詞,使用被動態。
Someone killed Tom. --> Tome was killed.
從這句就可以知道,被動態不一定要有 by...
再來,為了使文章有連貫性,避免主詞跳躍,
所以,可以的話,第二句改成被動態,讓前後句子的主詞「Tom」連貫一致。
Tom was missing.
He (Tom) was found by the police.
He (Tom) was killed. / He (Tom) has been killed.
第三:利用英語歌曲讓孩子識別更多被動態的「樣貌」,
我在YouTube找到一支作者佛心來的被動態集合影片:Passive voice with songs
派發給學生看,同時抄下出現的被動態字詞 (不用抄整句)。
Nearpod一個好用的功能就是把影片派給學生看,主控權還給學生操作快/慢、向前/向後轉。
這首集錦歌總共出現14個被動態,剛好可以連結第一次段考的完成式,請學生觀察這14個組字詞,
歸類出有哪些類別的結構,每一個結構寫一個例子。孩子們幾乎都能歸納出三種組合:
最後,再把課本的 Sentence Pattern 秀出來,給學生做練習。
這樣上課雖然比較耗時間,但讓學生思考,一層層開展,其實是很值得的。
訪視的資訊專家委員不只看到資訊科技媒材的應用,
更驚嘆文法教學不是填鴨式的,而是邏輯、分析的思考訓練。
還能投學生的興趣,利用歌曲進行另一種方式的聽力練習。
他們笑說如果小時候給我教,英語一定學得開心又有效果。
這樣利用Nearpod編輯12頁的備課時間只有 30分鐘!
一來被動態已教太多遍了,該怎樣鋪陳故事和掌握節奏已是老經驗,
用Nearpod編簡報就很快了。
只是這次配合學校大屏施工完畢,把所有資訊媒材整合起來上課而已。
一位在高中教學的訪視委員也參與活動,認真學習,興奮的說要回學校教老師使用。
重點在於,傳統教學常用「交叉相乘」的公式替換講解被動態的形成,
孩子不懂為甚麼要這樣。
我在很多年前就改用故事法帶孩子思考,
概念理解後,再利用影片讓孩子「辨識」被動態的字詞組合,加深印象,也是為了閱讀做準備。
最後才給孩子做練習題。
被動態常用在路標,我在國外旅遊,蒐集不少,或網路上的照片也很多,
針對被動態,可以給學生看這些有情境意義的標示,增加閱讀理解能力。
可在我的舊網站《林淑媛的小窩》下載:
林淑媛的小窩 > 教學逍遙遊 > 學習單 >文法練習 > 被動態圖片標語
或在Google下關鍵字 "passive voice sign" 搜尋,就有很多喔!
與其大量地給學生機械化反覆的練習被動態抄寫改寫句子,卻不知所以然,
何不換一種方式,讓孩子比較輕鬆又有效果的方式學習呢?
尤其是孩子比較陌生的句型語用,更要有情境意義,讓孩子習慣、看懂,
再來練習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