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量 | 教學評量
學校段考審題機制背後的校園文化
- 發表:2025/05/15
- 更新:2025/05/15
- 51
每次段考期,我常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熟識的、不熟識的老師寄來給我評判學校的爭議題。有的學校是一人命題後彌封送印,誰也不知道考試內容。想當然爾,問題就一堆。但有很多學校縱然有共審制,試題品質依然不佳,或有爭議。
為何會這樣呢?
命題研習時,要感謝老師們寬容我murmur一陣。早期我的閱讀測驗常被大老批評,還把設計過的提問「降階」成直覺選答...
但我總在考完後把原版給孩子們做一次。因孩子們被我訓練過閱讀策略,知道試題品質。最後,基測證明我的段考命題方向是對的。
即使學校共審機制運作良好,但老師的命題專業又是另一回事了。像我這樣硬脾氣的老師不多,大多只能默默接受「先進的建議」。但我的底氣來自大量研習進修和實作、學生表現和數據分析,大老才無話可說。
🔼 92~104年我的段考閱讀測驗命題都分享在舊網站《林淑媛的小窩》-- 試題分享。因有人下載轉成商品販售,105年後只在研習分享,不再上傳網站。
🏆 我服務的學校,長年以來審題機制就做得很到位,老師們很用心,我感到很驕傲!常看到老師們連吃午飯或午休都還在共備討論修題。記得有幾次因放假日多,影響課務,我還曾在假日用Google文件邀集命題老師們線上共編修題。另外,也因為學區家長素質高,教育局又規定考完後要公開試題在學校網站上,我們也就更嚴謹處理試題了。
💗教職後期,很感謝同事們寬容我的各種實驗,並精心共審,一次又一次打磨拋光,試題品質穩定和創意兼具。有這麼棒的團隊合作,費心燒腦傷肝損視力出題,心甘情願🤣。
擔任段考命題主審的老師,還要負責全年級讀卡,列印各班成績給任課老師和導師。如果輪到我主審,還習慣加跑試題分析表(下圖),列出全年級答對率和試題鑑別度,發給全年級英語任課老師,作為教學和試題改進參考 。
🔼 段考試題分析表
但研習時我也很坦白說:各校為防止洩題而由一人命題、彌封送印,跳過審題機制,試題品質就難顧了。想維護審題機制,得從各校內部文化和議事程序去處理,我幫不上忙。
很多人也問:你們學校沒洩題問題嗎?
有啊!研習時再詳述。但比起洩題問題,我更在乎試題品質!
而且,學生心中自有一把尺,知道題目是誰的手筆,自己的老師又做了什麼事。
成績是一時的,有實力才能走得遠。
因封麥不再演講了。我日後會評估視力狀況,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分享我的命題歷程。
即使現在有AI協助,不必像我以前命題花費那麼多心血,但有些專業能力還是要具備。
希望這次的新聞事件可以讓各校的審題機制落實並提升試題品質。既然我們離不開考試,那就讓考試也變成是一種學習──不只讓學生能從考試中又學到新東西(例如我的閱讀測驗也是學習新知),也讓老師透過命題再精進自己的教學。
📚 轉載遠見雜誌《金城國中考題不雅用語惹議!背後揭開哪些教育現場潛規則?》
李加祈 2025-05-13
國中會考將在週末舉行,一個國教爭議話題卻在這幾天引起軒然大波!上週六(5月10日)深夜,金門金城國中的健康教育段考試卷,因試題中出現「綠茶婊」等青少年學生該避免閱讀的不雅用語,內容迅速在網路流傳瀏覽破百萬。不僅許多學生家長反彈,更引起教育界震驚關注。為何這樣的試卷無人把關?誰該把關?該校一名教師直言校內潛規則:「你叫一位資歷三年的老師去挑戰教了近二十年的老師,幾乎不可能。」到底真相在哪?現在想好好當老師會遇到哪些挑戰?家長又該如何看待現在的國中教育?
--------
金城國中健康教育科的試卷內容震驚教育界,內容包含「綠茶婊」、「女人救世劍」等性別歧視用詞,有家長直呼「考卷看了令人覺得非常不舒服!」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家長部主任鍾君偉表示,此次金門事件一出,家長群組瞬間炸鍋,相關貼文一夜間瀏覽破百萬,群組中充滿憤怒與焦慮。許多家長質疑:為何學校容許這些不雅詞語出現在考卷上?學生從小接受溫和有禮的教育,如今面對考題中的粗俗用語,不僅感到疑惑,也對學校教導的價值產生質疑。
事發後,金城國中校方緊急召開教評會處理,但,該事件也引發教育界的省思討論。而金城國中一名不具名教師受訪表示,此事件顯示兩項教育現場長期存在卻鮮少被正視的問題。
教評會緊急召開,教師質疑專業自主界線
金城國中一位不具名教師表示,出題的翁姓教師自認基於「專業自主」出題,認為使用時下網路流行用語,較能與學生溝通。但是,試題內容出現性別歧視與令人不適的字詞,「這顯然逾越了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界線,」
同時,該位名教師也提到,對於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界線如何適切拿捏,每位老師有不同想法,因此,才會在實際教學現場發生這起試題不當事件。
根據《教師法》第五章第32條列舉教師負有的義務,其中包含:嚴守職分,本於良知,發揚師道及專業精神。法令規定教師不單有傳授知識的責任,也需要僅守專業倫理。至於如何在保障專業自主的同時,又確保教師遵守教師專業倫理,則是教學現場的一項挑戰。
三層審題制度是什麼?
在現行的國中評量體制,並非命題者說了算,其實訂有一套審題流程。先由一位教師負責命題,而同領域的另一位教師則擔任審題教師,來確認試題的適切度;最後再交由教務處的教學組長和教務主任做最後確認。
根據金城國中的審題表格,審題需確認兩個面向:試題形式和內容。形式審查包含題型、配分、排版、圖片文字清晰。而試題內容則需審查:符合教學進度及範圍、符合學習領域核心素養、題意及作答說明清楚明確、題目皆可找到正確答案,並無爭議。
等審題教師確認完畢,會將審題紀錄表送交教務處。接著第二、第三關則由教務處教學組長和教務主任來審查確認。既然現行體制有三關的「審題制度」,為何經過層層把關檢核後,還是出現不適當的試題內容?
校內階級文化盛行,凡事看倫理
「理論上有審題制度,但實際上可能根本沒有發揮功能。」一名受訪的金城國中教師坦言。他解釋,學校充滿階級制度,若審題老師較年輕資淺,很難提出異議。學校文化強調倫理,「資深與後輩之間有微妙的壓力關係,你要一個資歷三年的老師去挑戰教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師出題不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這種不便說、不敢說的潛規則,使得許多審題僅止於形式,流於簽名蓋章。
金城國中一名受訪教師表示,健康教育並非學科能力導向的主科,常被視為「次要科目」,因此教務處、校長的把關意識較低,未確實審查試題。他認為,這種「不用太認真」的心態,長期累積下來,就是整個制度的鬆散。「其實就是螺絲釘鬆了!」
這次段考試題用字不當事件,引發社會譁然,卻也是檢視國教評測體制的機會。期盼學校試卷真能達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用以協助教學規劃的設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