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量 | 教學經營
教學,不是只為基測。
- 發表:2009/07/16
- 更新:2018/09/24
- 17
以下是7月13日一大早我看到新聞時的衝動反應。嗚嗚嗚,我錯了。又是媒體放錯消息。教育部已在當天隨即發佈新聞稿澄清。
101年度國中基測不會加考英語聽力測驗題型在此我也隨即更正錯誤,並致歉。
但是,當天我發...
98.07.13 08:26:53
帥啦!被我說中了!101年起,基測擬加考英聽。
------------------------------------------------------------------
帥啦!被我說中了!我「神準料到」今年暑假一定有重大變革新聞出來。
101年起,基測擬加考英聽。
今早一開電腦工作,就看到這個網路頭條新聞。
大大小小相關英語教育會議不知道參加了多少次,
我強力主張要考英聽及簡單譯寫。
乍聽之下,有不少老師反對,認為「不可能」,或是「加重負擔」。
就像新聞裡的小孩子一樣反應。
但是,我在演講閱讀寫作等相關英語教學時,把教學現場的成果分享時,
或甚至到偏遠地區教學演示,都證明,
即使我們認為偏遠地區或程度落後的學生,都可以培養得起來寫作能力。
而這些老師有極大部分也接受我的看法。
重點在於:
聽說讀寫四項技能都不能偏廢。
語言的綜合能力培養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基測實施前考慮過要加考聽力,要維持簡易寫句子。
但「城鄉差距」的緊箍咒在早期訂定基測測驗指標時就只得維持考選擇題。
而「測驗指標」從何而來?就是能力綱要。九年一貫之後就是「能力指標」。
但是,基測不考,不代表老師就不需要培養能力指標的內容啊!
所以,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修綱要」!
去年參與綱要修訂,「簡易合併或改寫句子」的星號除去,變成必備能力。
在幾個縣市演講「閱讀與寫作」,我便預測今年暑假一定會公布基測變革。
今年雖然我沒有參與部裡的會議,但是這個新聞一點也不會讓我吃驚。
自從基測只考選擇題之後,國中教師反應學生學習態度變差了。
孩子不肯紮紮實實唸書!因為選擇題猜一猜,就有學校可以念。
高中、高職老師反應,學生比以前聯考時代進來的學生程度和能力變差。
即使基測滿分進來的學生,進到高中唸書,第一次段考就兵敗如山倒。
可笑的是,國小開始學英語,竟然程度更差!
頂多「聽、說」能力比較好。
這樣的學生到大學去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國中老師也是幫凶。
這也是因為「考試領導教學」,很多國中教師認為基測只考選擇題,就一直訓練選擇題。
其實,十三年前舊版末代教科書加上聽力練習,改變教師教學生態。
加上教育部好像有規定段考試題要有30%--40%的英聽題目。
這幾年的TASA檢測(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一樣也有考聽力。
早期老師尚會配合,綜合「聽說讀寫」的教學與考試。
一直到基測出現,大家說要「減輕負擔」,題目中間偏易.....
這下,這十年,我們的代價是什麼?
這並不是「增加負擔」的問題,即使基測只考選擇題而已,
我們的升學壓力有減輕嗎?在校唸書有更輕鬆嗎?
答案很清楚!問題不在「負擔」,問題在「習慣」!
老師們是不是在日常教學「習慣」同時培養綜合語言能力。
孩子「習慣」之後,自然而然知道這是綜合學習。
我最喜歡我的學生在九年級時不必花太多力氣準備英語。
因為七、八年級時的基礎能力就是綜合能力培養,「不知不覺」也把九年級的內容都學進去了。
我更高興學生升高中後回來看我,告訴我「高中英語很簡單」,他們不害怕。
我也做過一些課室觀察與教師訪談,也證明教師在七、八年級的這些綜合培養,學生九年級時的確比較輕鬆,在高中職的適應也比較好。
「不害怕」就贏了!因為,高中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
不明就裡的人會認為,那是因為我的學生都是台北市的小孩。
我提出證明:我的學校是常態班級,「極」雙峰現象挑戰教師教學。
而在偏遠地區教學演示也可行。(我在偏遠地區長大,也在偏遠地區教過書喔!)
而上述訪談的教師也分佈在鄉村都市。
可見,我們一定在某個問題上沒打開這個結!
就是「基本能力培養」。
其實,我的方法不高深,只在兩點:
1. 在日常教學「習慣」養成。
2. 從基礎能力培養起。
以下超連結幾篇拙著,供參考。都在我的個人網頁上,「分享的結晶」。
有機會再好好分享教學現場的成果。
1. 超越基測--從基測命題談英語「教」、「學」與「評量」
2. 從國語注音到英語聽力——聽寫很重要
3. 挑戰2880—提升國中生英語字彙量的秘訣
4. 為什麼說故事
5. 教你玩英語--戲劇融入英語教學:建立班級讀者劇場,角色扮演輕鬆玩
6. 伴我成長—協助弱勢國中學生英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