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量 | 教學評量

Big Data 之教學應用

  • 發表:2014/12/04
  • 更新:2019/02/04
  • 45

每次段考後,我會列印一張試題結果分析給全年級英語任教老師一起研究,
包含全校各題答對率、個別選項選答比率、試題難易度、鑑別度等。
讓我們精準掌握試題改進和依據學生程度出適合的題目。

22年前我開始教書後,每次段考或模擬考就有個習慣,
了算平均分數,還要看分數族群分佈、答對率...等等,作為教學與評量的改進。
後來,學校購買電腦讀卡機,又漸漸升級,
我會在每次段考列印一張試題結果分析與同年級英語任教老師一起研究,
含通過率、鑑別度、各選項人數比例...等(如上圖),
這樣也可以磨練自己掌握學生程度出題。。

各項數據說明如下(讀卡機系統預設)


各班還有單張成績,有學生的分數、填答狀況、班平均、高標、標準差等數據,
幫助老師掌握任教班級的內部狀況,對不同班級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
(顧及學生隱私,且圖片上傳不清楚,故不在此呈現圖片。)
 
另外,我自己用excel製作的成績單,
這要感謝學校的一位數學老師先做一個範本檔,我自己編修而成這版本。
包含個別學生成績、進退步、組間分布,
一份自存,一份給導師參考,並向導師簡單分析。


這份數據,我看幾個地方:

1. 兩次段考個人進退步分數(維護學生隱私,我隱藏了)
2. 離均差:離均差越大,班內程度差異也大,挑戰老師教學。
3. 各區段學生的人數分配,了解班內學生組成狀況。例如:

  • B班部份的學生集中在50-80分,因此,上課要以中間學生為主,教學以課本基礎為主。
  • C班離均差大,我主力在救後段學生。穩定了後段學生,班級秩序常規狀況好,前段學生就可以有比較安定的學習氛圍。這次C班進步3.17分,是後段學生進步大,灌進來的分數。
  • C班在前次段考有8個人在90-99分,這次竟然剩下3個。平時我一再交代,前端學生要做銜接高中的準備,開放時間給孩子自學,多看英語的課外讀物、全民英檢,不要自滿在精熟課本內容。
    這次段考閱讀題,有四題鑑別程度前端的學生。搭配班級成績表選答狀況,果真看到這些學生課內基礎題答得很好,但應用到閱讀理解卻慘兮兮,相較實力較弱的A班前端學生做那四題閱讀,錯誤較少。
    可見,C班程度好的學生過去以得到課內高分就滿足,卻沒有提升到閱讀應用上,這對會考很不利。這個教訓給C班全班一個大震撼。
  • A班我帶得比較久,很清楚我教學生「各取所需」的原則。帳面上看不出有何特別之處,但與前次段考比較,絕大部份的學生有些許進步,而中間學生有不少進步更大。
    因此班級整體進步非常多。

有的學校拿著班級平均來斷定教師教學成效,我根本懶得理這一塊!
每次研習,我都坦白說我教的班級在校段考平均都墊底,每個老師都很驚訝。
段考墊底的班,為甚麼孩子可以做那麼多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我要的是什麼?
數字背後的意義比數字呈現更重要!
能解讀出來數字背後的意義,進行有效、有策略的行動,這才是數據給人的啟示!

這些在我的《多元評量》研習時會分享。
很多人講多元評量,常落在教學活動設計,
我反而會花很多時間針對國中現狀談最基本的試題改進,
這也是多元評量的一部分,然後再來談教學活動設計。

剛剛在最有個性的C班談Big Data, 故意從這次選舉切入,
孩子當然就是以媒體的口號來放砲,可是被我問了幾個問題後,一片鴉雀無聲。
然後切入BigData議題,到他們的生活、轉到段考數據分析、會考準備、未來高中職準備......
那些愛放炮的孩子一一折服,也露出思考的眼神。
(孩子愛放砲不是壞事,但要學會先做功課再放砲。)
他們開玩笑說,恨我為甚麼不是從七年級帶他們深耕閱讀課
過去,我談媒體識讀教育
現在,又多了一個新開發的教學活動:《Big Data 與你的生活》,
明年回任七年級,越來越好玩囉!

相關資訊;

1. 大數據時代
2. 一次看懂大數據的威力
3. 大數據(Big Data)改變未來教育樣貌的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