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隨想 | 心情部落格

海洋教育研習心得

  • 發表:2007/09/16
  • 更新:2018/04/22
  • 9

一、大家都知道「魩仔魚」其實是所有魚類的魚苗的總稱。
最好不要再吃,因為會造成魚源枯竭。
但是有誰試過我們一口會吃下多少隻小魚苗呢?
廖老師的學生真的很可愛,真的買魩仔魚回家算。
這學生把魚苗放進我們每次吃辦桌的塑膠小紅碗裡,滿滿一碗。
夠少了吧?
這學生數了三天,數到眼睛脫窗,
每挑起一隻就擺到盤子裡,每十隻一組,
呵!挺壯觀的!
那盤子真像縮小版的災變排屍體認屍的場景(原諒我這樣形容)!
不信你們排排看!
更讓學生驚訝的是,因為細細排列而細細觀察,
真的每一隻的臉、表情和身形都不一樣。
可見,真的是許多種魚類的魚苗耶!
答案揭曉,五千七百XXX隻(零頭忘了)。
各位,那一小碗約是我們的三口,平均我們吃一口魩仔魚,
就吃掉2000隻小魚苗,其實,吃掉的是數以倍計的生態鍊。
不要再吃魚苗了。要營養,其實有很多替代品。
自從我念了地藏菩薩本願經,就不再吃魚卵。
這下,魩仔魚也和魚卵相去不遠,真的不要再吃了!
廖老師說,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吃魩仔魚----台灣和日本。Shamed!
魚源枯竭不是沒道理。
不要一味只怪黑心的工廠污染和貪婪的漁民,
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們饕鬼啊!

二、儘量吃迴游性魚類,少吃近海(大陸棚底棲)魚類。
這倒和環保無關,而是為健康著想。
因沿岸地區污染嚴重,大陸棚已被河川沖積出來的垃圾污染了。
而迴游性魚類隨著海流遷徙,受污染也較少。
辨別這兩種魚很簡單。從外觀可知。雖不絕對,但也不遠了。
迴游性魚類要游泳,所以是「紡錘狀」身形(俗稱「砲彈狀」),
而底棲魚類攤在海底,少游泳,所以是扁平狀。
再者,迴游性魚類要躲天敵,所以顏色單調,黑、灰白或銀灰。
底棲魚類多彩色。
而為了保護海洋魚類,建議改吃養殖魚類。
我心裡的OS是,養殖魚業超抽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枯竭與地層下陷、海水侵入鹽化,
導致農業無法發展....好像也不好耶???
再者,很多人說,養殖的魚有股腥臭味,不如海洋魚類好。民眾還是比較喜歡海魚。
唉呀呀!再怎麼說,好像都是人類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