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隨想 | 教育熱議
先掌握學習的核心,否則一切創意都是虛幻
- 發表:2024/01/04
- 更新:2024/01/04
- 506
❓有Canva /AI/Kahoot...學生就會閱讀/變聰明/會思考...了嗎?
有一陣子boss一直說Kahoot是創新教學,要老師們多用。同事私訊問是不是我跟他推薦的。我笑回上面那個問題。同事答不出來。
Boss到任前,我早就在用,也的確常用Kahoot,但沒跟任何人推薦。因為沒先把提問設計好,任何一款IRS(即時回饋系統)都是虛幻。
🔼 結合課本 Seven Days of the Week,延伸導讀英語繪本 Freedom in Congo Square,提問設計從個人經驗逐漸預測繪本內容。
❓️要學生畫圖表組織的目的在哪裡?
多年來也看了很多mind mapping或graphic organizer案例分享或教學,有很多學生作品畫得「灰沙沙」,很壯觀,但問題一堆。
要學生畫圖表組織的目的在哪裡?比美術能力或創意嗎?
我不反對孩子們美化圖表組織,但學習的核心要先處理啊!
▶️我的網站關於Graphic Organizer的文章
🔼社會科老師分享學生作業時說,我在英語課訓練孩子整理訊息的能力幫助遷移到社會科。這張算是整理得好的了,其他張,孩子們還是沒掌握到重點,也畫得很複雜。
❓️你要學生學什麼?
前陣子很多人討論Canva。一個好友私訊Canva有圖表組織,想用在閱讀教學。
我聽他把教學流程講完後,只問一句:你要學生學什麼?
我把該課課文結構解析後,再拿另一個文本解析。兩個圖像完全不一樣,也完全沒用到Canva,只有他的手在紙上畫圖。
好友最後吞吞吐吐的說:教學演示沒用到平板,就沒亮點了...
我笑答:學生比你會用繪圖app,何必執著在Canva。等你學生把結構搞清楚了,再玩Canva就好啦!
我在此用兩個例子說明:
一、國中會考107年第20題,學生沒有掌握篇章結構,全國答對率超低。
(A) This way
(B) However
(C) For example (超多學生挑這個答案)
(D) Also * (通過率 .30/鑑別度 .43)
🔼國中會考107年第20題文本
如果把文章做訊息整理,並整理脈絡結構,107年第20題畫出來的階層圖就是:
🔼 本篇文章的結構階層。詳細解說,請看教學影片:《閱讀 ‧ 越讀──會考英語閱讀素養力》Part 5. 篇章結構
二、另一個例子是103年特招,我擔任解題教師,在解題記者會上,記者反映第26題太難,花了十幾分鐘都解不出來。
其實很簡單,要做訊息處理,畫一個矩陣圖(matrix),很快就可以解出來。我在白紙上邊畫邊解說,大約15秒就解開了。記者全都傻眼了,紛紛說以前老師怎麼都沒教這招。😅
我說,矩陣圖在社會科比比皆是,只要多重比較就會用到。
在平常英語課本的閱讀教學,如果做的是複雜的訊息比較,matrix就派上用場了。像下圖,訓練學生整理訊息時,有學生用matrix,我給他加分。雖然七年級英語的文本訊息量不大,還不太需要用到(殺雞用牛刀😂),但學生會想到,也用得恰當,很棒啊!等過一陣子,文本訊息量大,有多重比較的特性時,就會提醒他們用matrix了。
所以,首先要解決的不是美美的圖,是先搞清楚文本結構,再選用相應或適合的組織圖。
在閱讀過程,整理訊息,用組織圖的目的是要降低認知負荷,並整理訊息的脈絡關係,以便容易理解和掌握關鍵訊息脈絡。不同文本結構就有不同的組織圖。以前發現網站有人列出38種圖,Oh! My!。
我整理國中英語閱讀文本,大約有14類,但實際常用或可以簡化整併的,大約就五大類,很夠用了,學生也不容易搞混。
📒 精要的五類圖表組織 (Graphic Organizer)
❗️❗️ 很多app的確好用得不得了,但,沒先搞清楚學習的核心或本質,一切美圖熱鬧都是虛幻。
還有,科技進步很快,每年推陳出新一堆教育用apps,但能撐過十年的不多。當老師們一味追求新奇有趣熱鬧好玩的apps,對學生的學習真的有幫助嗎?究竟是科技新鮮感造成學習成效和學習樂趣?還是因為學生「學會了」的成就感帶來學習樂趣?哪個撐得比較久?
在學習過程給學生遊戲樂趣,無可厚非,但最終還是要面對「學會」的考驗。
💗很感謝我的碩、博班兩位指導教授,都是資訊教育專家,卻不斷帶我們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