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隨想 | 海天遊蹤
芬蘭教育成功的26個秘訣
- 發表:2011/12/31
- 更新:2018/07/14
- 11
裡面我最深思的一點,也曾有文章提及的是芬蘭的中小學教師是研究所前10%的頂尖畢業生(文章裡第19點)。
這讓我想起2009年我到歐洲參訪瑞士、奧地利、德國教育時,有一回在瑞士蘇黎世大學聆聽他們的師資培育與編製給歐盟地區的國小英語教材的相關簡報,高素質的教師令人驚訝。
我們也進到課室一起參與教學討論,那是一堂大學部英語師資培育課程的教材教法課。要能教中學英語的教師需是語言能力CEFR的C級教師,相當於我們全民英檢的高級或優級。這點,我要自我檢討!
雖然當時我被拱出去發表一些論點,其實,心裡也是有點怕怕的。
記得在一篇關於芬蘭教育的報導提到,這樣優秀的研究所畢業生願意待在中小學基礎教育,薪水也不是全國頂尖的,主要的因素是教師的熱忱。呼應這裡連結的第23點:There is no merit pay for teachers.
而相對基礎科學教育崩解的美國,2006年我在波士頓大學短期進修時,教授就說美國優秀的科學人才寧可往高薪的科技公司工作,沒有人願意到中小學教基礎科學,所以他們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小學師資缺乏,學生成就也差 (印度片《三個傻瓜,Three Idiots》值得推薦給大家看)。當時布希總統提出全球教育界知名的NCBL 政策(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歐巴馬總統任內持續進行),顯見問題的嚴重。
而芬蘭的教師工時也不比我們少,也有規定備課時間與研習進修時間。第14點雖說教師在教室一天約四小時,但在其他報導裡曾說教師在校時間的工作量其實不少(例如,備課、補救教學),這些都是我們要自省之處。
當然,我們的家長也要深思,孩子的教育不是只有升學,應該是依孩子的興趣性向發展,家長也要負起教育之責。
政府是否也能給予適當的師生比,教師才有心力給予每位孩子充分的關注,也是文章裡兩三次提到的點。
台灣面對少子化問題來臨,政府擔心教師超額而啟動員額控管,造成大量代課教師在校園內,更形成教育惡化的隱憂。這是矛盾的政策。代課教師固然可以因應少子化,日後減班不必處理超額教師的棘手問題,也為現在吃緊的財政解套(其實,看多了公務單位經費的運用,「亂花錢」才是問題根源!),但賠了基礎教育,日後的社會成本更甚於省下的教育經費。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認為,少子化反而可以有機會增進精緻教育。
我不懂為什麼「少子化」是一個問題,而不是「轉機」?
唉,人微言輕,只能在這裡唉聲嘆氣...
回過頭來,給各位開心點的:
有興趣瞭解芬蘭的基礎教育,可以看這位在芬蘭的台灣媳婦記錄北國的生活點滴:北國風情。我不少演講內容就是取自她的資料。我因在國立編譯館審書,看到芬蘭的國小課本,甚為驚艷。上網查資料,找到她早期的部落格,裡面就可以看到芬蘭的課本喔!很有意思哪!後來,這位陳之華女士集結出書,也在臉書註冊會員《陳之華 Yolanda Chen》,人氣很旺。有興趣就去追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