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隨想 | 教育熱議

平心靜氣看統整課程

  • 發表:2007/01/18
  • 更新:2018/04/21
  • 5

英語科倒是很幸運,從文本導向,或內容導向(content-based)的觀點看,英語科和各科或各領域「相關度高,衝突度低」。再從「語言是一種工具」(Language is a tool.) 的角度看國中小英語學習,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隨時都有數不盡的題材可以編寫、談論,只要能編得出適合孩子程度的內容。所以才說,「相關度高,衝突度低」。許多英語老師在教學現場給學生看的閱讀素材就是一例。
但是,像綜合領域和各領域也是相關或重疊甚多,自然科學和數學亦有高度關係,而國小又有生活課程與各領域相關或重疊的問題。這許多問題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之前就該做的事,卻因諸多因素沒有前置作業做好,導致這五年下來,領域之間(interdisciplinary)相互干格、重疊、銜接等等問題叢生。是各學術高層角力也好,門派之見也好,大家都是自己的領域自己關起門來編寫綱要,拼命加入自認為很重要的內容(contents)。但是,知識體系是無法切割的。因為學術因素分門別類,各擅所長亦無不可,但是,小孩子呢?
我不是要支持統整或分科,我只是要提醒讀者一個很簡單的觀念,我們該給孩子的是什麼?
能力」!
我舉最簡單的例子,用我自己英語科的例子就好。我根本不管教育部頒訂的一千或兩千字表。教再多的單字,永遠也不見得教得完,背得完。這些單字就是「知識」。但是,我教孩子「字母拼讀法」(phonics,俗稱「自然發音法」),他們就會掌握常用字的五成到八成。教學生查字典的能力,銜接KK音標學習,即使老師不在身邊,學生可以試著用phnoics拼讀單字。再沒把握,就查字典。我們再教導孩子閱讀策略,從上下文猜字意(Guessing from the context.基測學測常考這種題型),再沒把握,就查字典。在查字典過程當中,因為眼睛也會掃瞄到其他單字語彙,有興趣也不知不覺記下其他單字。所以phonics的低階只是「見字拼音」(拼讀單字),高階則是「見圖文解意」,再藉由大量閱讀、輔以寫作,就可以不斷擴充單字量。所以,這就是我根本不在乎那一千字、兩千字字表(知識填塞),孩子在這些教學策略引導下,可以學得更多更好(能力的培養)。當然,這過程當中,勢必會納入歷史元素,地理元素,家政元素,公民元素、健康教育元素、體育元素、國語文元素、鄉土元素、、、、、、太多太多的元素來支持英語教學的內容(content)。所以,英語科沒那麼偉大!英語老師勢必無法瞭解這麼多,所以,要低下頭來向各領域專家請教相關背景知識,以免傳導錯誤訊息而誤人子弟。領域專家不必等教授來,校內老師就是最大最有利的資源。
統整,不要想到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戰,而是互助的結構體。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馬上要反駁我,沒有基本知識,哪來能力的擴充。
是的。基本知識當然重要!但是我們給了無數的基本知識過程當中,給孩子多少能力的培養?
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
而各領域究竟在綱要與能力指標訂定時,是否也區分了這些問題?因為,這問題影響教材內容編寫與教學歷程甚大!
在這次的跨領域會談過程當中,勢必會有無數的知識板塊在各領域間移動。第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受了五年的苦,勢必點滴在心頭。讓我們這些具有教學實證與同時研究綱要的輔導團員匯聚一起,徹底檢視跨領域的指標與綱要內涵,也回過頭來檢視(meta-analysis)自己的領域或科目。最後,把各領域的板塊定位好,如果協商不成就俱呈各領域綱要小組參考。
我希望這項工作能受到「高高在上」的教授們「正視」(不敢奢求「重視」)。國中小孩子不是我們談判桌上的肉殂。科科等質,科科都重要,但是,層次、先後、區塊要分明,各自發展也互為支援。只有放下自己學術領域的獨門見解,和各學術領域對話,平心靜氣從培養「能力」著手,審慎再作一次綱要的修訂,終結孩子一直被當白老鼠實驗的連年夢魘,之前的「革命先烈」也不枉這些問題浮現而造福後面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