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隨想 | 心情部落格
30歲以前
- 發表:2009/02/11
- 更新:2018/09/30
- 3
記得29歲那一年我還在清水鎮清海國中服務時,
晚上沒事就會開車去東海別墅的理想國或藝術街找藝文界的好友串門子。
有天在「志竹齋」品茶時,一位老先生一直默默不語。
但是我很清楚他其實在眼觀四方,耳聽八方,沈得...
「30歲以前不看!」
頓時現場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覷。靜默片刻後,這些小毛頭兒不死心,轉身朝我和另一位友人呼叫:
「老師,看啦!」
我和友人其實心知肚明老怪一整晚已經打量我們兩人許久,但是也不覺得要應這些小孩子的起鬨而測試老怪。
哪知,老怪又是簡潔俐落的一句:「@#$%︿&*。」(對不起,事涉隱私,且至今我還在和老怪賭!等我以後往生前再評估他說的正確否。哈哈!先賣個關子。)
我卻反問他:「為何30歲前不看?」
老怪這才打開話匣子多說了幾句。基本上,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30歲前心性不定,看了也白看。
再者,說好了,萬一年輕人「靠勢」不努力,豈不毀人?說得重一些,又怕年輕人暗自神傷而一蹶不起,豈不害人?
而我的想法更積極一些,我認為,30歲前要多歷練。「漂浮不定」也是必嚐的人生苦,以後才會珍惜擁有。
而趁年輕要接觸廣一些,找到自己的方向再深入。
一如我30歲那年考回台北市,找我的師父聊時,他告訴我:
「你已建立你的人生廣度,也該是下切你的人生深度了!」
下切點在哪裡?自己最清楚!
所以隔年考研究所雖然失敗,但也更清楚自己要走什麼路,再一年就考上政大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並同時借調到台北市教師會擔任幹部等等經歷。
去年底,我應邀到某知名大學的師資培育中心講「班級經營」時,提到我過去在國中小以及偏遠地區服務的事情。聽起來煞是有趣,然則辛酸在心頭。但這些經歷都是幫助我成長的動力。
即使當我還是流浪教師的時候,一樣當是學習。
所以,我鼓勵同學,可以試試看馬祖或金門等離島但交通尚稱方便的偏遠地區;或是自己會開車,到深山裡歷練一回也不錯。若是正式教職,有補助、幾年後回調本島積分也高,更因為沒啥花錢,存得多,說不定年紀輕輕,就可以有自己的房子!
在一片教師甄試停招的不利消息下,代課或擔任共聘巡迴教師也是可安身立命一陣子、磨練教學資歷的好機會。而且也有助於將來甄試的積分。
然而,一位男同學當場回話:「可是,失去的是青春呀!」
我聽了其實頗不高興,但仍微笑回應:
「人生長長久久,除非是家中經濟命脈,非得要養家活口不可,我倒認為30歲以前多經歷一些事,磨練一陣子,五年的青春體驗社會角落會是人生最可貴的學習,以後不見得再有機會。像國外常鼓勵高中、大學學生在進入社會或研究所之前獨自去長遠旅行一趟,徹底省思自己的路。特別是都會地區或社經優勢長大的同學!沒經歷偏遠地區生活和清寒成長背景,更該趁年輕去體會。不然,不容易為弱勢學生著想!」
我不想用什麼教育大愛等等噁心的話來說服每一個人。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
公立中小學生沒有經過任何考試篩選,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社會縮影,中小學老師勢必要接觸。可以逃避嗎?不行!
就因為面對的對象廣泛,30歲以前給自己寬廣的歷練,Why not?
這幾年我和擔任教職的親友都想擔任交換教師到偏遠地區服務幾年,無奈制度面問題或學校不願放人。看見昨天這篇「代課或擔任共聘巡迴教師」報導,終於為偏遠地區教育鬆一口氣。
這幾年我們前仆後繼在相關會議上一直提議這件事,終於有一個初步的進展,也挺振奮人心的。也算是我這偏遠地區長大的孩子有一點點能為家鄉使上力的欣慰了。
30歲以前的準教師們,許自己一個「有彈性」的人生吧!